從精實生產到精實創新(上)
中國生產力中心 盧崇仁 正管理師
以下的場景一直在各公司上演,研發部黃經理對著總監無奈地表示,「我們幾乎每天都加班到晚上十點鐘,既便如此,開發業務還是趕不上計畫進度,這樣操下去喝再多的蠻牛都沒有用,身體一定受不了,這該如何改善?」,總監用堅定的語氣告訴黃經理「趕快加人,沒有人是做不了事,不減輕研發人員負擔發生離職潮那就更嚴重了」,黃經理無奈的回應「如果加人可以解決,那問題就簡單了,研發團隊的組建不是短時間可以完成的,更何況業務需求的不穩定,這樣做只會增加負擔,對部門經營是沒有好處的」。
這是常見發生在研發單位的問題,研發專案對公司的經營有戰略上的意義。研發有的是來自顧客的需求,有的是為降低成本而進行,問題是研發團隊的陣容並不可能機動調整。所以,要是來者不拒的話,就會掉入死亡漩渦,結果開發日期就一再被延誤,成本也居高不下。
這個時候生產部門的陳經理告訴黃經理說「生產部門推精實生產許多年,績效非常好,你們也可以嘗試一下用運精實概念在研發上,說不定可以解決你的問題」。生產部陳經理導入TPS到工廠後,庫存減少,製程流暢,勞動力提升,且大幅縮短全製程時程的效益;第一線作業人員也會主動參與改善活動,改善思維與行動成了工作現場的文化,高層對於TPS降低成本,提升生產力的效益非常滿意。因TPS的目標在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無益浪費(Muda),為終端消費者創造經濟價值,透過「客戶價值、價值溪流、價值暢流、拉式生產、持續改善」的五大精神來落實。
研發部黃經理心想TPS的精神用於研發可以發揮功能嗎?研發與生產在本質上有很大的差異。生產是在已知的條件下作業,一切可以經由詳細規劃,透過管理方式逐步落實,重點在財務指標;而研發是處理未知的事,往往無法精確預估研發時程,就算功能做出來也不一定能通過顧客的需求。因此創新產品研發的重工問題非常嚴重,如果牽涉到跨界面整合那問題就更嚴重,公司現在的機構與機電部門常常為了零件配置位子吵得不可開交,常常鬧到總經理要下來協調。
研發部門雖然有導入Phase-Gate管理概念,但做Phase Review時,工程師必須準備大量工程文件造成工作的延誤。因為Phase Review的重點在稽核研發產品的功能及成本是否符合需求,才能進入下一階段。一般Phase Review屬內部作業,稽核員皆以財務及管理層為主。因顧客在此階段未必參與,通過Phase Review但最後與終端顧客需求相左時,不但要進行設計變更延誤時程,產品開發投入金額也大幅提升。通常在堅守品質的情況下,時間與成本皆大幅超支,是研發單位的常態。